学子·学者·学术

李荣龙:温暖不息未来可期

日期:2022-05-10 作者:郝日虹 王丽婧 秦一冉 点击量:

佑铭体育馆内,一群身穿防护服的学生志愿者正有条不紊地协助着正在进行的核酸检测,数学与统计学学院2021级本科生李荣龙也是其中之一。“穿着防护服,在监测点为老师和同学们服务,虽然有些辛苦,但帮助他人的感觉让我觉得很充实。”这是李荣龙真实的心声。传递温暖慢慢成长“因为曾被光温暖,所以也想做那束温暖别人的光。”秉着这份初心,还是大一新生的李荣龙说,他会一直在志愿服务这条路上走下去。

这个学期,当得知学校要组建核酸检测志愿服务队的消息时,李荣龙毫不犹豫地报了名。他还记得自己第一次参加核酸检测志愿服务的那个早上。清晨六点一刻,校园里还十分安静,当他来到华师附小检测点时,发现已经有很多学生志愿者在那里等着。负责人简要介绍情况之后,李荣龙便跟其他志愿者一起,穿好防护服,戴好口罩,用手机帮前来检测的老师和同学录入信息。扫健康码,核对姓名,发放棉签,简单的三个动作李荣重复了一上午,“虽然有点儿腰酸背痛,但听到老师和同学说句‘谢谢’,我就很开心,觉得自己参与的这件事很有意义。”其实,这并不是李荣龙第一次参加志愿服务,刚进入大学时,他便加入了圣兵爱心社,迈出了志愿服务的第一步。爱心社“济困助学,服务社会”的宗旨让李荣龙深有共鸣。

入社半年多,只要有时间,李荣龙就会参加义卖、利废、旧衣捐赠等活动,筹集到的资金全部用来资助品学兼优的贫困高中生。穿着红色马甲,提着编织袋,穿梭在一栋又一栋的宿舍楼里,敲开寝室的门,轻轻地问一句:“同学,你们有废纸箱或者旧衣物可以捐赠吗?”曾经“被光温暖”的李荣龙终于有机会为助力贫困学子完成学业尽一分心、出一份力。

随着参加活动的次数慢慢变多,李荣龙也在慢慢成长。从一开始的支支吾吾、轻声细语到如今的游刃有余、从容自信;从最开始只是按部就班地完成学长学姐分配的任务,到现在独当一面地负责策划整个活动,李荣龙笑言,“成长就像升级打怪,总要经历层层关卡,才能逐步升级。”

如果说李荣龙“服务他人、回报善意”的初心是一粒种子,那么华师的志愿服务就是汩汩水源,灌溉种子破土而出、茁壮生长。作为校团委指导下的校级学生组织,星空体育平台·(中国)官方网站-XINGKONG SPORTS青年志愿者联合会在全校23个基层单位设立了院级青年志愿者协会,具体指导11个志愿公益类学生社团,从暑期支教、金晖助老、阳光助残到疫情防控、生态文明等,构建了体系完备、供需对接的“志愿服务圈”,为广大志愿者提供了多方位、宽领域的志愿服务平台,让“有时间当志愿者,有困难找志愿者”成为华师新时代青年的新时尚。

打磨技能播种希望

和别的同学能走进大城市的梦想不一样,成为一名贫困地区的乡村教师,帮助像他一样在逆境中艰难前行的人,是李荣龙的理想。因为他的成长路上,得到了许许多多来自老师的帮助和关爱。从收到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他便暗下决心,在大学四年里努力打磨专业技能,四年之后,用他的所知所学去教书育人。

来到桂子山的大半年,这里良好的育人氛围、先进的教学设施、浓厚的师范环境让李荣龙对自己的教师之路充满的信心。提起大学规划,李荣龙坚定地说:“不光要学好专业知识,还得抓住机会多参加一些师范生比赛。”书写技能、普通话测试、课堂教学技能……这些都是李荣龙给自己定下的目标,不仅意在以赛促学,也渴望在比赛中遇到优秀的同学交流经验。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是李荣龙对教师这个职业的理解,也是他的信条。就像曾经的老师对他一样,李荣龙期待,当自己真正成为一名教师的时候,不仅能教授同学们知识,还可以“用自己的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去点亮那些渴望求知的孩子们的心灯。不断尝试享受青春“成长就是不断尝试的过程。”李荣龙的生活并不仅仅只有志愿服务和学习。大学校园里,这个20岁的大男孩也在不断地尝试新事物,享受着发现另一个自己的过程。

成为“数苑”学习发展中心宣传部的一名小组长,让李荣龙仿佛推开一扇新世界的大门。在这里,他开始学习如何撰写新闻稿、如何采访、怎样编写微信推文,还结识了许多优秀的学长学姐。“他们不仅会耐心地教我新闻写作的方法,还会分享学习经验,买奶茶鼓励我们继续加油,我几乎要成为他们的小迷弟了。”每当与学长学姐一起工作时,李荣龙便不由自主地想要努力,希望有一天自己也能成为和他们一样的人。

在篮球场上跳跃奔跑、挥洒汗水也是李荣龙的惬意时刻。“不开心的时候,我就会去打篮球,没有什么是打一场篮球解决不了的,如果一场不行,那就两场。”李荣龙笑着说。不仅是篮球,他还想尝试滑板、武术,“虽然并不精通,但是喜欢,喜欢就去试试。”在李荣龙看来,美好的大学生活从不断尝试开始。

从云南曲靖到湖北武汉,从闸塘村到桂子山,李荣龙心怀微光,向世界传递着自己的温暖;他满怀憧憬,磕磕绊绊地走在成长之路上;他携期待而来,希望四年之后可以带希望而去,回到云南,扎根讲台,播种希望。这个曾经把“苦难诵成诗”的大男孩正在桂子山上,享受着美好青春,努力活成自己喜欢的样子。

(作者为数学与统计学学院2020级本科生;马克思主义学院2021级本科生)